近年來,博白縣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通過調整種植業結構與布局,加大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的推廣,加快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強化農產品質量認證獎勵政策,大大減少了農業面源對環境的污染,鄉村環境得到了持續優化,水質得到了不斷改善。
在博白縣亞山鎮、鳳山鎮,成群的白鷺出現在田間地頭,它們時而翱翔于藍天,時而盤旋于樹林,時而低頭尋找草叢中的食物,時而展翅與同伴嬉戲于田野,姿態十外可愛,一派祥和美麗的田園自然風光。
每天早上我們出來散步的時候,都會有很多,有時候有幾十只。
前幾年就沒有了,就是這兩三年內,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插秧的時候,就很多白鷺回來,有好幾百,我們現在鄉村環境好了,白鷺就回來了。
據博白縣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將化肥和農藥污染降到最低,博白縣加大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的推廣力度,并結合“清潔田園”,大力推廣應用太陽能殺蟲燈、黃板、捕食螨、性誘瓶等綠色植保技術,推廣機械化植保,減少人工噴灑造成的農藥流失和浪費,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實現農藥零增長。推廣增施有機肥,種植紫云英、油菜等專用綠肥,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用量。
推廣了太陽能殺蟲燈,在亞山鎮、博白鎮、沙河鎮、東平鎮、鳳山鎮總共推廣了15000畝,捕食螨,性誘瓶,還有黃板等新技術,在果園推廣了10000多畝。通過推廣植保新技術,可以減少農藥施用量,改善環境,減少污染。
與此同時,博白還加快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積極出臺了《博白縣推廣糞污資源化利用牧草百香果生態種植項目工作實施方案》,以以獎代補形式推廣種植投資少、見效快、糞肥消納能力強的象草和百香果,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推行“豬-沼-肥-草-豬”農牧循環生態養殖模式和“高低架網床+益生菌+異位發酵床”的“免沖洗、零排放”生態養殖模式,做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同時,利用博白縣2020年種糧大戶5萬畝水稻種植社會化服務項目將豬場糞污還田,做到農業生產和養殖污染治理兩手抓、兩不誤。
經過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農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田間和小溪的水變清了,廢棄的農藥瓶、農藥袋、農膜、秧盤在田間看不見了,早晚成群結隊白鷺在田間覓食,與在田間農作的人們構成了一幅和諧相處的畫卷。
為推動博白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博白縣還出臺了《博白縣農產品質量認證農業品牌獎勵暫行辦法》,鼓勵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以及富硒農產品,打造具有博白特色的農業品牌,對初次獲得“三品一標”或中國名牌農產品、廣西名牌農產品的經營主體進行1-30萬不同等級的獎勵。
通過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和全縣廣大干部的共同努力,全縣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在廣袤的田野上,成群結隊的白鷺與在田間地頭勞作的人們一起構成了一幅人與鳥類和諧相處的美景。
我們將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大力推廣資源化綜合利用,大力整治鄉村環境,大力推廣田園生產技術,實現天更藍,水更清,地干凈的幸福宜居環境。
上一篇:聯系我們